“物业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信任赤字’,解决的办法则是‘透明物业’”“重建居民对‘三驾马车’的信任”……在昨天举行的“社区故事 基层声音”上海市社区工作者季度学习分享会(第一片区第四场)上,分享社区治理案例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社工、业委会主任等,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信任”一词——用透明换来信任,用信任赢得支持,这样的良性循环正在上海许多社区成为主流。专家点评中的一句话“倾听居民、理解居民、共情居民、引导居民”,也让在座者深以为然。打信任牌,有共情力——参加学习的社区工作者们找到了破解超大城市社区治理难题、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金钥匙”。
这一季度学习分享会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在五角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来自第一片区徐汇、闵行、金山、松江和杨浦的10位社区工作者代表,聚焦“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与“居民区融入网格治理”进行案例分享,并紧扣《上海市居民委员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求,开展新时代社区工作大讨论。
徐汇区虹梅街道古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琛介绍了自己用三年时间通过法考,强化自身法律专业能力,坚守“法”与“情”的界线,推出有勇有谋、沉稳忍耐、尊重规则、懂得共情“四步走”工作方法,破解小区停车难困局。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图们路居委会社区工作者、韵都城小区业委会主任蒋瞿旭发挥“交叉任职”优势,在小区推行“透明物业”治理模式,通过“生成透明”“运行透明”“收支透明”三大举措,精准化解信任危机,弥补居民对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的信任“赤字”。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满庭春雅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蒋敏敏讲述了通过党建引领整合社区资源,成功化解居民与物业纠纷的故事,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与效能。金山区山阳镇海璟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筹建组负责人唐文梅分享了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破解小区周边生活配套不足、道路交通“脏乱差”等治理难题,将“马路市场”转型为“蔬香市集”的蜕变历程。松江区小昆山镇平复苑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副主任许慧讲述了从“板凳课堂”到“板凳议事会”的功能升级之路,介绍以动迁农民为居民主体的新型社区,如何以“共同体”理念推动社区善治的实践探索。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要下“绣花针”功夫。徐汇区长桥街道长桥四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宋萍摸索出“上门听、勤联络、踏实干、认真做”四步工作法,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治理服务工作中,交上一份“群众愿意打高分”的终极答案。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雍景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路以“红色引领”为核心,开展物业治理专项行动,通过耐心细致的“四百”走访、便民利民的错时上班、提供科学严谨的解决方案,逐步推动小区外墙维修工作,体现出居民区书记的专业、责任与担当。闵行区浦锦街道浦恒北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樊嘉连面对“出租率90%、青年租客占比70%”的“租客社区”,通过建立“三必访”机制、搭建多元议事体系、开展宠物友好活动、发起“断舍离挑战”等举措,提升年轻人归属感,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活力。金山区石化街道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卢赛婵以“一碗面”的温暖故事,诠释了“四百”走访的精髓要义,用“烟火气”凝聚“邻里情”,以解决群众诉求的“小切口”解决社区治理“大问题”。松江区九亭镇象屿品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彭琼从群众现实问题和需求入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思维,通过“暖心敲门行动”“五星服务模式”,构建起精细化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
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杨浦、徐汇、闵行、金山、松江等五区发挥区域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整合片区优质培训资源,打造“第一片区社区工作者培训教学资源库”。活动现场为资源库首批专家颁发了聘书。未来,学习分享会还将继续坚持“案例共学、方法共研、资源共享”策略盈,为社区工作者充电赋能、凝聚共识,帮助广大社区工作者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当好政策“解读员”、居民“贴心人”、治理“践行者”。
恒正网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